嘿,朋友们!从 7 月 20 号开始,咱就正式入伏啦!
这入伏后,天气那叫一个热,又闷又潮,就跟在大蒸笼里似的。走在路上,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。不过,可别光想着防暑,防寒也得注意。好多人一进空调房,就把温度调得特别低,还对着风口猛吹,要么就喝一大口冰镇饮料,或者洗个冷水澡,这可不行!寒邪就爱趁这时候悄悄钻进身体里,损伤阳气,让寒湿在体内凝滞,人就容易不舒服,甚至生病。在空调房里,温度最好调到 26℃ - 28℃,手脚容易冰凉的,就盖个小毯子,护住大椎、风池、肺俞这些穴位。
饮食上,也别因为天热就只吃清淡的。夏季食养讲究清补,清热解暑的同时还得益气生津,像绿豆汤、扁豆粥、荷叶粥都挺不错,当季的新鲜果蔬也得多吃点。另外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夏天适当吃点葱姜、大蒜、紫苏这些,能温中散寒呢。
说到养生,这三伏天可是个好时机。好多人选择贴 “三伏贴”,不过要注意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。2 岁以下小孩、孕妇、糖尿病患者、皮肤容易过敏、疤痕体质,还有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人,都得谨慎。而且,网上买的那些没准字号的 “三伏贴”,咱可别随便用,风险太大。贴敷时间也有讲究,儿童一般 0.5 - 2 小时,成年人 4 - 6 小时就行,时间太长,皮肤容易受不了。
还有那最近挺火的 “晒背”,中医说背部属 “阳”,三伏天晒背能温补阳气、化解内寒。怕冷、手脚冰凉、有关节炎、老寒腿,或者常感觉乏力、情绪低落的人,还有轻度维生素 D 缺乏的,都可以试试。但心血管疾病患者、光敏性疾病患者、孕妇和高龄老人可别晒,容易出问题。晒背的时候,选个避风的地儿,上午 9 点前或者下午 4 点后去晒,刚开始 10 分钟就行,后面慢慢增加时间,一次最多别超 30 分钟,晒到微微出汗就停,晒完及时补充点温开水,2 小时后再洗澡。
再讲讲日常作息,晚睡早起是可以的,但别熬夜,晚上 11 点半前就得睡,早上六七点起床,中午再午睡 30 - 60 分钟,这样能让气血平衡,补充体力。睡前泡泡脚也不错,用红花、艾叶、干姜泡泡,促进循环、驱寒、缓解疲劳,泡个 20 - 30 分钟,微微出汗就行。
夏天人容易心浮气躁,可一定要保持好情绪,遇到事儿别着急,跟人交流的时候,语速放慢点。特别是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,更要注意别情绪激动,以免诱发疾病。儿童脾胃娇嫩,冷饮、冰品得控制着吃,别过度喂养,容易积食生热。
入伏了,昌图公墓希望大家都得把身体照顾好,该防暑防暑,该防寒防寒,吃好喝好睡好,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度过这个三伏天!